
日前,從隴西——張家川的7504/7503次公益性“慢火車”緩緩駛出張家川車站,車上的16名乘客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免費帶貨上車,將當?shù)赝撂禺a運出家門口,享受著“慢火車”帶來的便利和經濟實惠。

如今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科技、經濟、生活方式等都在飛速發(fā)展,高鐵、動車等都在提速。然而,在提速的大軍里有一個和諧的音符,這就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溫惠著沿線百姓生活的公益性“慢火車”。這種“慢”深得人心——票價漲幅慢、站點多、?繒r間長,運載的是普通農產品,途經的是“窮山僻壤”,卻站站停靠在滿足百姓需要的地方。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講的就是鐵路建設和運輸對于拉動地方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在全國開行的81列“慢火車”,開行1651列,途徑592個國家重點扶貧縣,從隴西——張家川的 7504/7503次公益性“慢火車”,就是途經的其中之一,沿途經停清水縣、天水、渭南鎮(zhèn)、新陽鎮(zhèn)、甘谷、武山、隴西,深受沿線百姓歡迎。

張家川車站于2017年7月開始辦理客運業(yè)務,該站站長楊耀科在這個站工作3個年頭了。他介紹說:“目前張家川站每日開行4趟旅客列車,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隴西到張家川的 7504/7503次公益性“慢火車”,它聯(lián)通沿線縣城、小鎮(zhèn),從天水到張家川的票價僅為4元,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為沿途群眾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方便當?shù)厝罕姷街苓吋袖N售自家土特產,增加家庭收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
“慢火車”滿載著貧困地區(qū)群眾對脫貧致富的渴望,承載著沿線百姓對于幸福生活的殷切希望,猶如舞動的畫筆,將貧困地區(qū)一同畫入了一起奮斗、共同圓夢的藍圖中。

據(jù)了解,張家川車站2019年9月1日至7日發(fā)送人數(shù)706人,在10月1日至7日發(fā)送人數(shù)達1298人,增長率達83%,節(jié)假日比平時運輸收入增幅211%。同時,全國鐵路自6月20日起,實行客票電子化,旅客通過鐵路12306網站或車站窗口購買電子客票,將直接刷身份證或動態(tài)二維碼進站檢票乘車,屆時旅客將享受電子客票“一證通行”帶來的便利。
在天水工作的馮瑞琴,她的老家在恭門鎮(zhèn)付川村,她說,我一周往返兩次,每次都會乘坐7504次“慢火車”,這趟列車,票價只有4元,既方便實惠,又省事安全。

天水市秦州區(qū)的趙先生說,他是隴新礦業(yè)的一名工人,這趟“慢火車”離家、工作單位比較近,方便,而且低廉的票價緩解了我們出行經濟壓力,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
張家川縣恭門鎮(zhèn)西坡村的楊小蕓告訴記者,很多村民都帶著自家土雞蛋、山里采的野菜、張家川土特產鍋盔、油糕等到車站來兜售,還可以免費帶貨上火車售賣。
記者發(fā)現(xiàn),在張家川站,很多農副產品和土特產都會通過“慢火車”被輸送到周邊城市,張家川很多人借著“慢火車”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經”。尤其是最近幾年,進山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村民的商品銷路很好,特別夏季,城里人都喜歡到關山、秦家塬等避暑、旅游,游客也會帶點土特產回家與家人一起品嘗,因此這趟小火車又成了山里村民們的“致富車”。

據(jù)悉,公益性“慢火車”是各地鐵路部門按照服務老少邊窮地區(qū)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旨在方便沿線人民群眾出行,優(yōu)化貧困地區(qū)群眾生活。這些“慢火車”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偏遠貧困地區(qū)。
借助扶貧政策,讓張家川縣好多從村子走出去的打工者變成了小老板,把工資性收入變成了經營性收入,實現(xiàn)了經濟收入翻兩番以上。餐飲業(yè)同時也成了全縣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現(xiàn)在蘭州從事餐飲業(yè)的馬爾利說,以前帶著家鄉(xiāng)的牛肉、調料等餐飲必備品走一回蘭州要輾轉幾趟車,實在不方便,F(xiàn)在在家門口坐車,一次性到站,節(jié)省了財力和體力,確實為像我一樣的餐飲群體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張家川縣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勞務輸出也是張家川縣的支柱產業(y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是增加家庭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
在銀川從事房屋交易行業(yè)的張家川人李延琪告訴記者,但凡家里有事,只要下午趕上銀川發(fā)往成都的這列車,晚上趕到家辦完事,躺在列車上,享受著舒適環(huán)境消除疲憊,享受沿路的各種農特產美食感受文化魅力,一覺醒來第二天就能正常上班了。
一年又一年,這些“慢火車”繼續(xù)著它的使命,編織出鐵路連城鄉(xiāng)、百姓奔小康的美麗畫卷,見證著鐵路給沿線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便捷和變化。一列又一列,“慢火車”將黨的扶貧惠農政策與偏遠地區(qū)的百姓聯(lián)系起來,讓每一個人都切實感受到政策的溫暖、公益的溫情,傳達了“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堅定信念。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