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春節(jié)剛剛過完,但行走在張家川縣馬關鎮(zhèn)上豆村的村頭巷尾,還能感受到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為尋訪木雕手工技藝,記者跟隨鎮(zhèn)村干部走進了二組村民豆東合老人家中。

剛進家門,豆老就津津有味地向記者介紹起了其木雕作品。擺件、掛飾、長條桌、茶臺……一件件作品獨具匠心,福祿壽喜、孔雀牡丹、喜鵲梅花……所有內(nèi)容都富有寓意,通過觀賞豆老制作的木雕作品,都能深深感受到老藝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從堂屋中出來,豆老向我們展示其木雕制作過程和部分半成品。透過攝像機鏡頭,只見伏在長凳上的他,神情專注,用手邊的工具,在木板上刻畫出早就了然于胸的線條。

據(jù)豆老介紹,他從十八歲開始做木匠,跟木頭打交道將近五十年,最初給周邊的鄉(xiāng)親父老修建房屋,做門窗等木工活。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建房時對木工和木料的需求越來越少,憑著對木工技藝的熱愛和對木材材質(zhì)的了解,他就投身到了做木雕工藝品的行列,誰知道這一入行,就在木雕的路上越走越遠,自己做的工藝品和桌臺,常常吸引著外地的客商來選購,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以匠心致初心,不吝技藝傳承。采訪時,據(jù)上豆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旺平透露,豆東合老人制作的木雕作品在本村和周邊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深受人們喜愛,村里許多青年人跟隨老人學習這一門手藝,老人從來都是不吝技藝、盡心施教,這既傳承了木雕這一傳統(tǒng)文化,也為村里的青年掌握一技之長、增強發(fā)家致富的本領找到了出路。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zhuǎn)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