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力量讓我們新生
——寫在“5·12”大地震兩周年之際

。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天水人的生活與往常一樣平靜。突然間,地動山搖,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瞬間降臨了,大地在顫抖。)
5月12日,日歷又一次翻到了令人哀傷的一頁。兩年前的今日,四川汶川發(fā)生8.0級地震,那些地動山搖、生死營救、眾志成城、震撼心靈的畫面,仿佛就在昨天。
時光易逝,但對于承受巨大傷痛的人民來說,重建家園之路何其繁巨與漫長。他們以怎樣的勇氣和力量在災難中前行?

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兩年時間,災難中不屈的人民,用他們的雙手構筑了嶄新的生活,隴原之南變化之大,讓人意想不到。一座座漂亮的學校拔地而起,一家家現(xiàn)代化的醫(yī)院投入使用,一批批失去家園的人們搬進新居,一條條道路穿越崇山峻嶺,一個個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災區(qū)經(jīng)濟邁向更高層次;更為重要的是,災區(qū)人民戰(zhàn)勝了所有的災難和傷痛,奮然崛起,浴火重生。
特大地震使我省多個市州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蒙受了巨大損失。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是我省較為貧窮和落后的地方。艱苦的生活加之特大的災難,需要人民承受多少痛徹心靈的悲傷?然而,正是災難中萌生的力量、廢墟上升騰的希望、痛苦中迸發(fā)的堅強,催生災區(qū)人民建設全新家園,創(chuàng)造出偉大奇跡。

3個月、半年、一年、兩年,幾乎每天都有新項目開工,幾乎每天都有捷報傳來。隴南農(nóng)村居民住房恢復重建全面完成,災后重建項目竣工近800項。今天,隴原之南已非兩年前傷痕累累之地,也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緩慢之地。日新月異的生活圖景中綻放的笑顏,燦爛如花。這是抗震救災精神的延續(xù),這是甘肅精神的寫照,這是隴原兒女的攜手共進、自力更生的偉大力量。
是什么支撐一個地區(qū)在災難中不斷創(chuàng)造感動世人的奇跡?隴南、甘南重災區(qū)的人民作答:是黨中央、國務院深切地關懷,給了我們以力量;是省委、省政府堅強的領導,給了我們以勇氣;是人民軍隊、社會各界的大愛,給我們以信心;是深圳人民、全省各地的援建,給我們以新生;是無數(shù)當?shù)馗刹楷F(xiàn)場幫助指導,給我們以依靠!包h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一定會千方百計把大家的生活安排好,將來的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好!”胡錦濤總書記對人民的鄭重承諾,正在實現(xiàn)。沒有這些偉大力量的支撐,就沒有隴原災區(qū)的新生。
災后重建,不是簡單的物質救助與政策支持來解決暫時問題,而是要提高災區(qū)人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自古隴南行路難,交通問題是制約隴南災區(qū)的“瓶頸”,武罐高速、國省干線、蘭渝鐵路等一大批交通項目的開工建設,將隴南帶向高速時代。龐大的資金量,密集的項目群,不僅僅是物與錢的堆積,而是為災區(qū)注入一種動力,使其從根本上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
隴南在變,災區(qū)在變,兩年間的變化,可謂煥然一新?茖W救災、科學重建,科學發(fā)展,隴原災區(qū)的新生,證明以人為本的中國力量的強大,證明大愛無間的民族情感的偉大,證明不畏艱苦的隴原兒女的堅強。
災難漸漸遠去,傷痛漸漸平復。在大地震兩周年之際,我們再次祭奠逝者,初夏芬芳的花朵和欣欣向榮的人民生活,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新生之路依然漫長,但明天美好的圖景我們已經(jīng)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