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國際觀察)透視“美國病”之一:腐敗病,以錢買權“合法化”
新華社記者
據(jù)美國媒體報道,2020年美國總統(tǒng)和國會議員選舉直接花費超過144億美元,比2016年大選時高出一倍多。這次大選也成為美國史上最昂貴的政治選舉。
金錢主導從來都是美國政治的不變底色。用法律條文為權錢交易披上合法外衣,美國政治的系統(tǒng)性腐敗已深入骨髓。普通民眾的訴求在富人利益面前變得微不足道,由此造成無法治愈的社會頑疾。
金錢的力量
在美國,金錢始終是左右政治走向的強大力量。19世紀后期,美國實行“政治分肥”制度,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會用官職獎勵“自己人”,包括黨內(nèi)骨干和提供經(jīng)費的金主,從而導致腐敗橫行。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大眾傳媒行業(yè)的發(fā)展,花錢競選的渠道更加多樣化,也令金錢在選舉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
美國西弗吉尼亞州聯(lián)邦參議員曼欽指出,越來越多議員把時間花在“搞錢”上,而忽略了為選民利益奔走。無休止的競選籌款讓選舉變成了一場“金融交易”。
雖然自20世紀初以來美國政界曾多次試圖限制政治捐款,但美式民主制度的根本缺陷使得金錢政治合法化的趨勢無法阻擋。時至今日,政客仍可利用“超級籌款人”制度合法規(guī)避政治捐款限額,聯(lián)邦最高法院還屢次通過判例為政治獻金“松綁”,這都令金錢流入政治的閘門大開,富人的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
游說的奧秘
除了政治捐款,游說制度與“旋轉門”的存在也是金錢政治合法化的重要表現(xiàn)。
游說是美國政治的常態(tài),并已成為一種制度性痼疾。以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為依據(jù),美國制定了將游說活動合法化的法律。從1938年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到1995年的《游說公開法》,再到1998年的《游說公開技術法》,一系列法律條文讓各種群體得以合法結成利益集團,花重金雇傭說客游說議員和官員,影響國會立法和政府決策。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游說業(yè)呈現(xiàn)爆炸性增長態(tài)勢。1971年,美國僅有175名注冊說客,但到2009年,這一數(shù)字增加到13700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位于華盛頓的游說公司超過2000家。這些政治掮客成為聯(lián)結金錢與權力的樞紐。
往來于“旋轉門”中的人則是游說力量中的特別一支。在民主與共和兩黨“輪流坐莊”的美國政壇,不少精英人士在政府機構與私營部門間輪流任職,“處江湖之遠”時利用影響力為東家疏通政府關系,“居廟堂之高”時則利用職權照顧老東家利益。
以部分特朗普政府卸任官員為例,前國防部長馬蒂斯卸任后重新成為國防承包商通用動力公司董事會成員,前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加入軟視軟件公司董事會,前能源部長佩里在離職幾周后就重回老東家——一家名為“能源傳輸”的化石燃料公司。
正如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所言,這些進出“旋轉門”的“權力精英”操縱著國家機器并擁有各種特權。
扭曲的社會
美國非營利組織“21世紀民主”組織主席韋特海默指出,政治金錢已占據(jù)美國民主的“中樞地位”。
在此影響下,美國普通民眾的權利被剝奪,社會頑疾始終無法得到根治。
盡管美國經(jīng)常炫耀一人一票的美式民主,但在巧妙包裝的政治體制與選舉制度下,低收入者的投票權受到嚴苛限制,拖欠律師費或法院罰款都會讓他們喪失投票資格。
韋特海默曾直言,美國的腐敗是政治過程本身的系統(tǒng)性腐敗,“當你經(jīng)手數(shù)十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購買影響力時,體制就遭到破壞,且更難維護普通美國人的代表權”。
槍支泛濫、槍支暴力是困擾美國社會多年的重大社會問題,而以美國步槍協(xié)會為代表的利益集團通過資助選舉和游說政客成功瓦解了控槍努力。美國藥品定價高昂令民眾叫苦不迭,而政府改變現(xiàn)狀的努力卻因制藥企業(yè)和醫(yī)師團體兩大游說力量的抵制而難見成效。愈演愈烈的金錢政治使得美國政府成為富豪們的代言人,貧富分化問題很難解決。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賴克日前出版新書《體制:它受誰操縱,我們?nèi)绾涡迯汀。曾在三屆美國政府中任職的賴克寫道,正是財富和權力在沆瀣一氣扶植寡頭政治,破壞了美國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