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小花,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她用二十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tǒng)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成為了當?shù)馗刹咳罕娪锌诮员暮孟眿D。
馬小花是清水縣黃門鎮(zhèn)王店村村民,自跟丈夫結婚后,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時二老均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馬小花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樣伺候著公公、婆婆。婆婆因肺癌晚期,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外出打工,伺候婆婆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公公年齡已大,也需要人照顧,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親就是她的父親,照顧公公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里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么人似的”。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馬小花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能儉則儉。就是去城里買東西也從不亂花錢,再晚也舍不得在街上吃一頓飯。走進馬小花的家,你會感覺到有一股農民質樸的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huán)境整潔舒適。
馬小花在生活中,總是為別人著想,樹立榜樣,影響全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jié)。大家都覺得她非常親切,很有親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下雨了人家都往家里跑,但是她知道誰家的糧食還曬著需要幫忙往屋里背,誰家蓋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動去幫助做飯,喜憂事她總是跑前跑后盡自己的全力去做。每當鄰里鄉(xiāng)親身患重疾,她都會及時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鄉(xiāng)上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她都積極參加。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馬小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這種和諧,弘揚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yǎng)老、助老”的傳統(tǒng)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yōu)秀品質。她的愛發(fā)自于內心,從沒有隨著物質、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贊中,她顯得更加簡單樸實,她得愛慢慢的沉淀得更深了。沉淀在已經去世婆婆的靈魂深處,沉淀在公公的心里,沉淀在和她相伴廝守二十多年的丈夫的心里,沉淀在深深感謝她的愛戴她的兒女心里!在日漸喧囂的世界里,她的愛,她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讓所有人的心中也漸漸的沉淀了許多許多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