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責任與奉獻澆筑我的教育夢
秦州區(qū)教體局 石麗娟

(作者照片)
當浦江的浪花搖落滿天繁星,
點亮我們身后中國館敞開的大門,
我們在流光溢彩的世博園內(nèi),
為迎來開學第一課的開講。
我的夢在長城生長,
這夢想的長城,
正在延伸祖先的榮光;
長城的腳下,
是五千年文明的土壤;
長城的天界,
是一個名叫未來的地方。
下一個百年,
我的夢 中國夢,花開何方?
(秦州區(qū)教體局 石麗娟)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深情提出了“中國夢”,并號召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闡釋,觸動并點燃了每一個年輕人內(nèi)心深處“中國夢”的暢想。
我也有夢想,小時候,坐在座位上的我每當看見老師臉上的笑容,就夢想也能像老師一樣站在講臺上,教給孩子們知識,仿佛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件事。許多年后的今天,每當我站在講臺上面對孩子們時,都會不自覺的露出笑容,一如當年我的老師那樣,傳承著這一份屬于教師的幸福。
教師的幸福源自對教育事業(yè)的責任與奉獻,就像在“最美鄉(xiāng)村教師”評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何月珍老師,這位把34年芳華獻給了山村孩子們的人民教師。有人說“安逸于精神的富有,卻與物質(zhì)富裕無關,把青春留給了大山,把春天關在了窗外”是對鄉(xiāng)村教師的生活寫照,可誰又曾想到,對于這些鄉(xiāng)村教師來說,他們留給大山的遠不止青春,還有很多很多......何老師為了她熱愛的教育事業(yè),不論嚴寒酷暑常常翻越兩座大山,往返于家和學校,最后甚至帶著孩子住校不歸;她出錢出力,為學校添置教學用具。不論是丈夫為祖國和平浴血奮戰(zhàn),生死未卜;還是不滿百歲的孩子高燒不退,最終由于交通不便耽誤了治療,從而落下了耳疾的后遺癥。盡管如此,肩負的責任都使她仍舊堅守在屬于自己的三尺講臺前,承受著人世間最大的痛苦,卻把幸福傳遞給了每一個學生。
當我看完何月珍老師的故事時,我的眼睛濕潤了,是什么讓她對教育如此赤誠?或許許多老師和我一樣,我們并沒有那么偉大,但我們的心中同樣流淌著那份對教育的責任與奉獻。在兒子責任問我為什么每天都不去接他時,我有心酸;在父母生病,我無法陪伴和照顧他們時,我有愧疚?墒,每當我看到孩子們?nèi)〉玫某煽儯牭綄W生家長的理解和肯定時,我的內(nèi)心又會受到極大的鼓舞,從而推動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跨越坎坷,漸行漸遠。
“十年樹木可參天,百年樹人宜囑遠”。教育需要夢想,因為有夢,才會相信;教師是造夢的人,我們?yōu)楹⒆硬迳向v飛的翅膀,點燃他們心中絢麗的夢想。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今天,我用責任與奉獻澆筑的我教育夢想,明天,讓孩子們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共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