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災區(qū) 青春無悔
——記秦州區(qū)避險安置點青年志愿者李麗婧
近期,秦州區(qū)接連遭受“6•20”、“7•8”和“7•21”、“7•25”四次特大暴洪災害和甘肅岷縣漳縣6.6級地震波及災害,給群眾生產(chǎn)生活造成了巨大損失。災情發(fā)生后,共青團秦州區(qū)委積極響應區(qū)委、區(qū)政府的號召,組織青年志愿者第一時間奔赴受災區(qū)域和避險安置點開展災民安置、搬運物資、情感疏導、愛心服務、捐款捐物等工作。青年志愿者李麗婧和招募的其他十個青年志愿者一同被分配到了秦州區(qū)皂郊中學災民避險安置點。她在安置點及時了解災民所需、所想,疏導災民情緒,看護避險點青少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志愿者精神。
朋輩關懷,在鼓勵中成長
災難發(fā)生后,大家第一反應都是撤離保證人身安全,但是平安后,精神方面的壓力卻接踵而來。她便和青年志愿者們一起組織活動,舒緩群眾和孩子們的心理壓力。在安置房內(nèi)認真傾聽災民傾訴,在“青年志愿者臨時教學點”的教室內(nèi)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并提前做好功課,對孩子們進行情感疏導和心理安撫。就這樣,災民群眾傾訴后,心里如釋重負,心情漸漸好些。孩子們在安置點也一天天快樂的成長著,而且每天都會按時來“臨時教學點”報到。
雖然孩子們總是很有禮貌的一聲聲叫著“李老師”,但作為沒有任何師范教育背景和課堂實踐經(jīng)驗的青年志愿者,她一直把“先做朋友,再做老師!边@句話作為志愿服務在“臨時教學點”的出發(fā)點。這些來自娘娘壩災區(qū)的小學生們,單純、敏感,貪玩中不失好奇,調(diào)皮中帶著叛逆,只有首先使他們在內(nèi)心認可你、接納你、信任你,在后續(xù)的教學志愿服務工作中孩子們才會配合你、支持你、進而理解你。
授業(yè)解惑,在求知中追夢
前兩天的一次課間游戲青年志愿者們在和孩子們玩兒英語猜詞游戲,孩子們便對英語十分感興趣,后來有年齡稍大些的學生說:
“我們也想學,向你們一樣會那么多的單詞!
“好啊,下來把你們的書拿來,這些基礎詞匯我還是會的可以教你們吶。”
可是她貌似忘記了,由于暴洪災害來襲,大部分學生的課本書包都沒有帶出來,所以要給孩子們很正規(guī)的上課,在當下便也成一難題。看著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神,很想幫他們完成心愿,于是,她通過各種途經(jīng),最終聯(lián)系到了天水海貝英語學校。學校了解到災區(qū)孩子們的情況,隨即便把學校現(xiàn)有的從易到難的英語書、單詞本、練習冊總共1500冊都捐到了安置點,孩子們看到書后臉上洋溢著歡樂得笑容。她和青年志愿者們根據(jù)低年級和高年級不同的情況分組對學生們進行英語教學。
溫飽災民,在餐食中珍惜
每到午餐和晚餐時間都會看到安置點大灶前,災民群眾整齊排隊打飯的情形。這是因為有李麗婧她在組織青年志愿者們輪換在大灶前維持秩序,使得打飯井然有序,讓年邁的老人和孕婦先打,稍微年輕一些的青年人就稍稍往后排。如遇到有些家庭人口較多,一個人帶好幾個飯盒的根本沒法端回安置房,她便會上前幫他們端起其他飯盒一同送回到安置房內(nèi)。災情過后,細菌無處不在,容易污染著傷口、腹腔或消化道,造成各種感染,嚴重的會威脅生命。這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她和青年志愿者們還給排好隊的災民每人分發(fā)適量“大蒜”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提高人體防御和對抗外來病菌的能力。
這時,兩個小哥倆悄悄跑過來對她低聲說:
“李老師,我們想吃方便面!
“為什么啊?大灶上的飯菜里有很多蔬菜啊,而且很有營養(yǎng)的!
“媽媽出去了,沒回來,家里沒大人,就沒法打飯了!
“去房子里把你們的飯盒拿出來,我來給你打飯!
這會兒,其實飯點兒已過半,打飯的人也少了,不一會兒她就幫那兩個可愛的小哥倆打回來了熱騰騰飯菜,把他們送回了安置房。
無悔前行,在責任中完善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從進入安置點后,來自全國各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送來的救災物資就源源不斷,每天她和青年志愿者將運來的救災物資先領到安置點物資登記管理處登記,再和青年志愿者們一起幫助卸下物資,整理放好到物資儲存處。
通過工作實踐,她也制定了一套青年志愿者責任分配表。即使每天來的青年志愿者不一樣,或者有請假輪休的青年志愿者,根據(jù)任務分配,都能保證在搬運物資、情感疏導、娛樂教學、愛心服務、捐款捐物等每個崗位上,都有青年志愿者服務的身影。
臨近快結(jié)束時,有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災民臨時生活費發(fā)放工作!度珔^(qū)受災群眾生活過度安置方案》出臺后,方案要求為受災群眾每人每天發(fā)放10元生活補助,每戶每月發(fā)放150元住房補助,為了使受災群眾盡快準確地拿到生活住房補貼,她幫助安置點工作人員高效、謹慎、認真地填寫著補貼票據(jù),如有疑問,還耐心地詢問核查每戶人員情況。
如果說有一種感情叫不舍,有一種難忘叫回憶,相信在皂郊中學安置點的這段時間的歷練和經(jīng)歷,定會成為她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用一段不長的時間,做一輩子難忘的事。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奉獻著愛心,傳遞著溫暖,也表達著青年人對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