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在線訊 近日,我國第一部全面反映中華民族父親山——秦嶺歷史文化的長篇散文集《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最近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這是《天水日報》記者、詩人、文學評論家王若冰先生繼詩集《巨大的冬天》、評論集《傾聽與呈現(xiàn)》、散文集《天籟水影》后的又一力作。
據(jù)悉,《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全書40萬余字,附有近百幅圖片,第一版印刷6000冊。全書由神秘或者夢境、北緯30度的激情、云橫秦嶺家何處、傷痛與高度四章15卷輯成。該書以作者當年行走路線為線索,采用縱橫交織的結構方式,以精美的語言文字、富于激情的想象和大量圖片,在追尋“中華民族父親山”在培植、塑造一個民族精神形象過程中所呈現(xiàn)的意義的同時,探尋梳理秦嶺在中西部與東部、北方與南方政治、經濟、文化上相互征服、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歷史脈絡,思考秦嶺鑄造一個民族精神、情感和靈魂的歷程,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秦嶺文化”這樣一個文化學觀念。
作為第一位全程關注秦嶺的作家,2004年7至9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文學院特邀評論家、《天水日報》?恐魅瓮跞舯簧硪蝗,歷盡艱辛,深入秦嶺腹地,途經甘肅、陜西、四川、湖北、河南五省50余縣市近百個鄉(xiāng)鎮(zhèn),沿秦嶺南北繞行,先后6次翻越秦嶺主脊,行程6000余公里,對秦嶺南北沿線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進行了全面考察?疾爝^程中,作者走訪了遍布秦嶺深處,堆積了中華民族歷史情感的古戰(zhàn)場、古道、古鎮(zhèn)、古村落,翻閱了50余縣縣志,搜集了大量遺留在民間的歷史資料,利用兩年多時間創(chuàng)作完成了我國目前第一部全面反映秦嶺歷史文化的長篇散文《走進大秦嶺》。該書的順利出版可以說是近年來第一部全面反映中華民族父親山的文學作品,對秦嶺文化的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
2004年,王若冰全程考察秦嶺行動引起媒體廣泛關注,新華社曾播發(fā)通稿,國內數(shù)十家報刊和網站對其考察活動進行了報道。在該書出版發(fā)行之際,我省媒體《蘭州晨報》以題為《王若冰:我觸摸到了秦嶺的靈魂》進行了獨家專訪報道。(聶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