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苯逃菄,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近年來,張家川縣確立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是民族教育事業(yè)投入力度最大,實施教育惠民工程最多,教育發(fā)展變化最大的時期。隨著張家川教育工作“五大機制”的逐步建立,本網(wǎng)將推出《眾手澆開幸;ā废盗袌蟮。從不同層面解讀教育工作的成功做法,讓廣大群眾從中感受到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帶到的好處,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促進張家川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
托起明天的太陽
——記優(yōu)秀鄉(xiāng)村校長竇永紅

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農村教育這塊無垠的園地里,有一個將一顆滾燙的執(zhí)著之心獻給了孩子,捧給了太陽,用汗水播種著希望,用赤誠澆灌著教壇的耕耘者。他就是甘肅省中教特級教師、省兩基“先進個人”獎的獲得者——龍山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竇永紅。
癡心不移——衣帶漸寬終不悔
1984年,帶著金色的夢幻,竇永紅從天水市第二師范畢業(yè),回到了生他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馬關鄉(xiāng),被分配到馬關學區(qū)任教。從報到的那一天起,他就在心里種下了一粒種子:做一個追逐太陽的人。
我的性格或許是家庭的熏陶,也或許是自己天生的本性,我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做不好不罷休的精神。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我一無教學經(jīng)驗的支撐,二無教育理念的指導,除了在師范學的一些書本知識外,可真謂兩手空空。但當校長安排我擔任六年級語文、歷史雙科教學并兼班主任,這個班是學校有名的后進班,別人怕,我卻勇敢地挑起了重擔。教學時,我沒有猶豫,沒有退縮,因為我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我白天虛心向老教師請教,晚上挑燈閱讀教育理論書籍。課后,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談心,做好個別輔導。一年之后,我所帶六年級學生思想品德,學業(yè)成績雙豐收,后進生成了優(yōu)秀少年,差班成了先進集體,全班36人以優(yōu)異成績升入初中。竇永紅用心血為“差班”摘掉了帽子,為“差生”正了名,初戰(zhàn)告捷。
龍山學區(qū)教師王文軍說,2011年,正值“兩基”迎國檢時期,他身先士卒,當好廣大教師的表率。為了能讓家長積極送子女入學,他親自和村組干部們一道,深入到農戶家中,向家長耐心細致地宣傳《義務教育法》及送子女入學的重要性,他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詳細地記錄著各村輟學學生的名單及家庭住址。在他的苦口婆心勸說下,家長們放棄了留孩子在家?guī)兔Φ哪铑^,紛紛表示,一定要馬上送孩子到學校。
竇永紅告訴記者,那年做“兩基”工作下來,我瘦了一圈。對象心疼地說,別忙了,你自己照照鏡子看看你都瘦成什么樣了。她這么說,是在勸我要注意休息。同時,她還不斷的鼓勵我,當我遇到困難時幫我出主意,給我信心,給我勇氣。另外她還主動承擔家務和照看90多歲的老父親和我們的孩子,她從沒有怨言,說實話,我的成功,真的有她的一半。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能有今天,離不開她的鼓勵,是她給了我更大的動力,更加堅定了我扎扎實實進行教學研究的信心。
正因為竇永紅的扎實,認真、細致的工作,2011年,省市“兩基”督導評估檢查,龍山學區(qū)出色的工作獲得了檢查組領導的好評,并獲得全縣“兩基”工作一類學區(qū)。
愛心育人——春風化雨細無聲
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相信孩子,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竇永紅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要愛得深沉,愛得真切,愛得全面。這樣,我們老師才能與學生形成真正的心里相融。怎樣愛學生?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竇永紅說:“在思想上正面引導,做學生的知心人;在學習上因材施教,做學生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熱忱關懷,做學生的貼心人!
學習困難的學生需要愛撫,而家庭經(jīng)濟狀況非常窘迫的特困生,他們更需要用真心去關懷。竇永紅在班內開展了“伸出友誼手,愛心聯(lián)系你我他”活動,面對父啞母癡的學生楊曉明,他帶頭為該同學捐購鞋、帽、衣物及學習用品,在他的感召下,全校師生累計捐款1000多元,使思想頹唐、對前途喪失信心的楊曉明同學沖出逆境,成了學校“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除此之外,他還多次進行家訪,使許多失學兒童重返校園,例如家庭困難的馬正義同學,停學后去了新疆。他在勸說其家長失效的情況下,四處奔波,動員了村中有名望的老人和他家的親戚,使其父母回心轉意叫回了兒子,馬正義同學能于1988年考入天水市第二師范。
竇永紅執(zhí)教高年級語文課兼班主任,他憑著一顆熾熱的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不辭辛勞,碩果累累,所帶班級在學區(qū)、縣組織的語文學科競賽、統(tǒng)考中屢屢獲獎,在校內體育比賽、文藝匯演、書畫展評中連連奪冠,僅僅在前五屆畢業(yè)生中,已有7名考入大中專院校,曾有兩名學生獲市級“紅花少年”和“賴寧式獎章隊員”稱號;他所指導的書法組的竇亞剛同學的書法作品先后在學區(qū)、縣書畫展覽中參展。
潛心教研——勇立潮頭唱大風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僅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扎實的教學功底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從執(zhí)教的那天起,竇永紅就沒有放棄對教學藝術的追求和對教學方法的鉆研。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系統(tǒng)學習教育理論,并結合自身實際不斷給自己輸血充電,積極參加自學考試,目前?、本科畢業(yè)證陸續(xù)捧回。他還利用課余時間撰寫教育教學經(jīng)驗總結,他撰寫的《小學語文板書設計運用例談》、《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寫作》等經(jīng)驗總結先后在學區(qū)教改經(jīng)驗交流會和教育教學質量研討會上交流,深受同行的贊譽。他寫的詩作《母親·豐碑》、《家·港灣》先后在《甘肅婦工》雜志上發(fā)表。特別是近年來,他在不斷實踐和總結的基礎上,教學教改論文屢屢發(fā)表。如:《正確把握識字與寫字的關系》、《小學作文課中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在《甘肅教研通訊》上發(fā)表。同時,他在龍山學區(qū)主持開展《參與式教學與電教資源整合課例研究》的教研專題,組織學區(qū)的青年骨干教師積極參與,承擔課題牽頭人,嘗試參與式的課堂教學改革,最終,一系列課題通過省市級鑒定,并頒發(fā)了鑒定證書。
現(xiàn)身為校長,他不擺架子,公正民主,寬厚仁和,樂意為教師排憂解難。對教師的困難疾苦,更是熱情幫助,關懷備至。他曾多次去家中或醫(yī)院看望有事或有病的老師和他們的父母。當老師工作調動或離職進修時,他在全校師生面前歡送,給老師以心靈的溫暖。他身體力行,使廣大教師知曉了“艱苦不怕吃苦,缺水不缺精神”這句話的豐富內涵。同時,他主動承擔了骨干教師“示范課”,指導“青年教師實驗課”,他不僅是授課的主角,而且是專題研討的主角,在他的帶動和課題的引導下,青年教師馬寶忠、李建明二同志分別獲得天水市“骨干教師”、“青年教學能手”,馬志國、陳賀林等教師的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fā)表,有8名教師分別在全縣賽課活動中獲得了不同的名次。
春華秋實,有幾分耕耘就有幾分收獲,竇永紅同志把全部心血傾注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黨和人民也給予了他崇高的榮譽。2003年7月被評為“優(yōu)秀黨員”,受張家川縣委表彰獎;1987-1995年,他先后七次獲得縣級“優(yōu)秀教師”、“園丁獎”;1995年獲得天水市“園丁獎”,其專業(yè)論文獲天水市首屆素質教育論文一等獎;2001年被評為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2002年被評為天水市骨干教師;2004年被評為省骨干教師;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兩基先進個人”;2009年被授予天水市“知識型先進個人”;2010年10月被評為天水市“創(chuàng)爭”先進個人; 2012年6月被評為甘肅省“兩基”工作先進個人。
有時候和老師們談起來,他們都會問到同樣的問題,竇老師,在你成長的道路上,你付出了很多,也收獲著很多,你能告訴我們你成功的絕招嗎? 我笑著答道,絕招倒沒有,但是有一點認識,那就是我把奮斗、執(zhí)著,當作一種習慣,長成一種性格,用腦,用心做教育,從而在享受的過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