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奇說,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中,張家川縣堅持把解決貸款難、吃水難、出行難等“十大難題”作為攻堅拔寨的重頭戲,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全力抓落實。

依托已建成的6大跨鄉(xiāng)鎮(zhèn)、跨流域集中供水工程,張家川縣堅持把解決貧困群眾飲水不安全問題作為推進扶貧攻堅的頭號工程,今年以來,全縣共投資762萬元,啟動實施了渠子梁和劉堡梁農村安全飲水管網延伸工程,有效解決了龍山、大陽等5個鄉(xiāng)鎮(zhèn)10個行政村7486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同時,積極爭取省水利廳規(guī)劃外安全飲水資金3036萬元,集中解決了規(guī)劃外3.0662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截至目前,全縣累計解決15個鄉(xiāng)鎮(zhèn)235個行政村43055戶20.1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占飲水不安全人口的100%,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村率達100%,入戶率達96.7%。

為解決農業(yè)耕作水平不高難題,實現農村標準化梯田建設全覆蓋。張家川縣圍繞改善農業(yè)耕作條件,提高農業(yè)耕作水平,整合扶貧開發(f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土地開發(fā)整理等項目資金,加大高標準、高水平農田建設力度。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修建標準梯田57.65萬畝,梯田化率達97.64%。
圍繞解決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問題,張家川縣堅持依托項目,積極爭取資金,全面加強農村交通道路建設。今年以來,先后投資3435萬元,完成50個行政村水泥路建設68.7公里。目前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911.7公里。自201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農田道路建設作為農業(yè)農村重點工作來抓,每年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在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255個行政村修建農田道路1503條3858公里,實現了自然村農田道路建設全覆蓋。針對貧困村動力電覆蓋不全、供電保障能力不強的問題,縣上完成了10個扶貧易地搬遷配套電網建設項目和6個10千伏及以下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實現了自然村動力電全面覆蓋。

以實現農村群眾“小病不出村”為目標,今年以來,張家川縣圍繞實現貧困村標準化村衛(wèi)生室全覆蓋,投入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720萬元,在剩余72個貧困村建成了標準化村衛(wèi)生室,提升了貧困村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能力。為積極解決村級組織服務群眾能力不強難題,張家川縣實現了全縣255個標準化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覆蓋。2015年投資1306.6萬元,對60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了改擴建,增加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張家川縣堅持把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作為阻斷貧困在代際之間傳遞的關鍵舉措,投資1280萬元,啟動實施了21所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兒園建設,將于2016年春季開始招生。同時,全面啟動了70所貧困村幼兒園建設項目,明年春季交付使用。項目建成后,全縣實現有需求的行政村學前教育全覆蓋目標。同時,縣上充分發(fā)揮回漢群眾長餐飲、重養(yǎng)畜、擅經商的特長,依托縣職中的資源優(yōu)勢,整合扶貧、勞務等部門培訓資金,培訓“張川伊香拉面師”1522人。同時,大力開展伊民電焊工、伊民家政大嫂、畜牧養(yǎng)殖、特色種植、皮毛加工、電商扶貧、商貿運輸等各類培訓1.83萬人次。近期,全縣啟動了精準扶貧冬季百日集中培訓行動,將對全縣16188戶貧困戶所有勞動力開展集中培訓,將實現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
精準扶貧才能實現精準脫貧。毋庸置疑,張家川縣因地制宜,在全縣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正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急速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