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名勝百景系列之十二
文 廟

■文/安志宏圖/楊望科
上聯(lián):圣人本不孤,隴上有弟子三人,教化西來,邊陲亦幸被余烈;
下聯(lián):盛世宜永昌,域中賴論語一部,禮儀東去,海隅也終歸同風(fēng)。
殿柱籠煙樹影稀,月華徹夜映朱扉。
圣顏未睹人先嘆,檐瓦堪巢鳥倦飛。
尚武西陲民欲悍,育才師院校樓巍。
鄉(xiāng)賢名宦魂安在,盛世清明胡不歸?
【艾 葉 李吉定】
文廟位于秦州區(qū)中華西路,坐北朝南,為當(dāng)?shù)孛癖娂漓肟鬃拥撵魪R,1985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據(jù)《天水縣志》記載,文廟據(jù)傳為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明、清兩代修葺次數(shù)頻繁,明洪武初曾重建,宣德時知州李享,嘉靖七年(公元1531年)知州王卿等又先后營工重修。后經(jīng)清康熙、乾隆、咸豐、光緒及民國十四年(1925年)共八次重修,其廟制益臻宏偉完善。此時廟制,縣志記載:上為大成殿,左為崇圣宮,月臺前左右各有東西廡九間,前為戟門,外為泮池,東有名宦祠,西有鄉(xiāng)賢祠,再前有欞星門,外為垣,東西各一門,門外東西各建一坊。現(xiàn)廟內(nèi)建筑除大成殿保存基本完整外,其余建筑多已改換。
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淳樸渾堅(jiān),高大巍峨,飛檐起翹,琉璃瓦脊。面闊二十點(diǎn)七米,進(jìn)深十六點(diǎn)二米,大殿坐落在月臺上,殿前古柏蒼勁挺拔,映襯得大殿更為壯麗。
天水人民對孔子的崇敬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一則是因孔子為儒圣,九州皆祀。另一方面,相傳孔子弟子中,有三位為天水人,名列七十二賢人之中。這三人為:石作蜀,字子明,唐贈石邑伯,宋時封為成紀(jì)侯;秦子南,名祖,唐贈少梁伯,宋時封為鄄城侯;壤駟子,名赤,字子徒,唐贈北征伯,宋時封上邽侯。甘谷十里鋪石作蜀故祠曾有楹聯(lián):“梓里訪遺蹤,看空庭草碧,荒;ㄒ,何處是唐封宋贊?杏壇親教澤,聽渭水鶯啼,隴山鳥語,此中有化雨春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