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與隗囂宮
溫建平

皇城堡(隗囂宮)遺址位于天水市區(qū)北山之巔,與南山寺(今南郭寺)一南一北遙相呼應(yīng),歷來是古秦州城的一大勝景,引來眾多歷代名人憑吊懷古。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圣杜甫流落秦州時,面對“國破山河”的悲痛,仍不忘親臨皇城堡,憑吊這位命運與自己相仿的英雄,并作“勝跡城北寺,傳是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月明垂葉露,云逐渡溪風(fēng);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的著名雜詩。讀杜詩可知,1200年前,已作為佛教圣地的隗囂宮和當(dāng)時唐王朝的命運一樣,滿目蒼夷,風(fēng)雨飄搖。但仍不失皇家的氣派和莊嚴(yán),氣勢恢宏,宮殿、山門等建筑仍保存完整。
同樣處于兵燹涂炭、諸侯爭霸時期的五代著名詩人王仁裕在《玉堂閑話》中記載:“秦州城北絕頂之上有隗囂宮,宮殿宏偉壯麗,今為壽山寺!薄皦凵健笔情L壽之山,仁者之山,當(dāng)?shù)厍刂萑藢髧虒m起了個如此好聽并寄予期望的名子。古秦州城的北山因此也有了一個好聽的稱呼。
唐代詩人胡曾到訪隗囂宮后作《隴西》一詩:“乘春來到隴山西,隗氏城荒碧草齊。好笑王元不量力,函關(guān)那受一丸泥”。其中“好笑王元不量力,函關(guān)那受一丸泥”成千古絕唱,影響深遠(yuǎn)!耙煌枘唷比朐娨院,后來者紛紛仿效。最有氣勢的應(yīng)是林則徐七律《出嘉峪關(guān)》:“誰道殽函千古險,回看只是一丸泥!憋@示了林公在落魄時仍心懷天下的精神氣概和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
明朝王袆在《秦州詩》中稱“遺碑李廣宅,廢寺隗囂宮”。李廣、隗囂這兩位時隔近兩百年的天水兩漢英才,在詩人的筆下走到了一起,一位在鬧市中沉沒于世俗紅塵,只有一面殘碑守望飛將軍當(dāng)年的傳奇;一位曾稱雄天下象征皇權(quán)的宮殿已作為廢寺消失在晨鐘暮鼓之中。
清代王際有在《隗囂宮》中更將隗囂作為帝王才與項羽相提并論,其詩為:“樵路久迷過輦道 ,耕犁偶出斷碑臺,雄圖未展英雄逝,殘照空余雉兒來。項羽與君曾識否,東西兩漢帝王才”。從這首詩的記述來看,在清代此處不僅仍有“輦道”而且還不時出土碑文,只可惜這些碑文題記今已遺失,無從考證,就像民國眾議院議員李克明在《隗囂城》中的感慨:“不見蕭王名事業(yè),秋風(fēng)秋雨隗囂城”。
皇城堡(隗囂宮)因隗囂在兩漢交替時的特殊歷史地位和巨大影響力,一度成為文人墨客的景仰之地。這些歷史名人的到訪和題賦,又進一步加深了它歷史文化的厚重,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