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縱深推進雙聯行動深化精準扶貧,清水縣在總結“458”下基層活動經驗的的基礎上,全面部署啟動了以“下派一名‘第一書記’聯系一個行政村,選派一名科級干部包抓一個自然村,發(fā)揮縣級包鄉(xiāng)領導的引領作用、‘第一書記’的表率作用、科級干部的帶頭作用、雙聯干部的幫扶作用、鄉(xiāng)村干部的模范作用等五個方面作用,突出黨員、干部、致富能人、產業(yè)大戶、先進典型五層示范引領,抓好宣傳政策、教育農民、反映民意、促進發(fā)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鍛煉干部等八項具體工作”為主要內容的“11558”干部下基層活動。進一步凝聚共識和合力、激發(fā)動力和干勁、拓展內涵和層次,持續(xù)推動雙聯行動縱深發(fā)展,強勁推進扶貧開發(fā)再結碩果,努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清水縣屬新聞媒體開設【下基層促雙聯】專題專欄,集中宣傳報道下基層干部深入一線聽意見,訪貧問苦辦實事,服務群眾轉作風,自我鍛煉長才干的生動實踐,為深入開展“11558”干部下基層活動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下基層促雙聯】
清水:加強精準扶貧指揮部建設

為適應精準扶貧工作需要,清水縣立足國扶重點縣和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縣情實際,加強精準扶貧指揮部建設,推動雙聯行動與扶貧攻堅深度融合。
加強領導,三級網格精準化管理。謀劃實施“11558”干部下基層活動,成立精準扶貧指揮部,搭建精準扶貧有效載體,實施縣級領導聯系包抓鄉(xiāng)鎮(zhèn),以18鄉(xiāng)鎮(zhèn)為一級網格、260個行政村為二級網格、1028個自然村為三級網格,將25名包鄉(xiāng)縣級領導、260名下派村黨組織“第一書記”、1028名包抓自然村科級及科級后備干部、4243名省市縣雙聯干部和鄉(xiāng)鎮(zhèn)包村干部、大學生村官、掛職村干部等力量精準分布到15943戶貧困戶,健全完善了“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科級干部包抓自然村”結對共建機制,組建了雙聯、扶貧和小康“三位一體”的一支不脫貧不脫鉤、不小康不罷休的“網格化力量精準”工作隊,實現了工作力量的全覆蓋、幫扶隊員與貧困戶的無縫對接。

掛圖作戰(zhàn),四個片帶差異化扶貧。清水縣結合地域特點和縣情實際,將全縣121個貧困村劃分為牛頭河上游林緣區(qū)、南部高寒陰濕區(qū)、水清梁干旱山區(qū)、西北部淺山區(qū)四個片帶,按照力量精準、目標精準、對象精準、內容精準、措施精準、考評精準“六個精準”的工作要求,科學編制精準扶貧攻堅作戰(zhàn)圖和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目標推進圖,實現了“一圖統(tǒng)攬”、目標清楚、任務明確。圍繞作戰(zhàn)圖和推進圖,著力強化縣級財政投入,實施差異化扶貧,推進重點部位,確保精準扶貧取得實效。

調查摸底,四級聯動全覆蓋了解民需。清水縣在“11558”干部下基層活動中,4243名省、市、縣、鄉(xiāng)精準幫扶隊員“四級聯動”,帶著鄉(xiāng)村道路建設、安全飲水、易地搬遷等15大項38小項工作任務,分期分批深入所包抓聯系的村組和貧困戶對接聯系、調查摸底,全面摸清了村組發(fā)展需要和民情民意,通過前期調查摸底和梳理匯總,進一步明確了精準扶貧工作的主攻方向,為確保精準扶貧內容到村到戶、精準扶貧辦法符合群眾意愿提供了重要基礎保證。

建檔立卡,聚焦“六有”實現動態(tài)化監(jiān)管。通過全面核查摸底,對每個貧困村及貧困戶的家庭人口、經濟收入、致貧原因等情況進行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村組和貧困戶全面建立詳實的紙質檔案,鄉(xiāng)鎮(zhèn)建立完備的電子檔案,縣上建立系統(tǒng)的精準扶貧對象數據庫,做到了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五清”,實現了有村情檔案、有問題臺賬、有需求清單、有村級規(guī)劃、有幫扶單位、有脫貧時限“六有”,實現了精準扶貧工作具體目標的動態(tài)化管理和全程化監(jiān)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