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三年以前,兒子帶我倆在國際俱樂部的一家冷飲店去。他為我倆點了兩份綠茶冰淇淋。一般的冰淇淋是以稀奶油為主要原料,加入牛奶、食糖、蛋品、香精以及穩(wěn)定劑,在均勻攪拌中冷凍而成。由于它營養(yǎng)豐富,口感良好,易于消化吸收的優(yōu)點,是深受兒童和青少年喜愛的食品。日本人別出心裁,在冰淇淋中加入綠茶的細末,制出顏色淡綠,茶味清香的綠茶冰淇淋。是在沏茶、煎茶上的又一創(chuàng)造。擴大了消費群體,其經(jīng)營理念和創(chuàng)新精神,令人驚嘆。
過了一段時間,我閱讀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這首名詩。全文如下:
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詩中“細乳”是古人將茶餅研磨成為細末,然后煎來吃。細末一煎,便乳在水面,稱為乳花。“分茶”是宋人飲茶時的一種游藝。原來我們國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將茶研磨成細末,煎吃的習慣。千年以后的今年,我們失傳,日本人巧妙傳承、創(chuàng)新。想到這些讓人唏噓不已。
“分茶”是宋代流行于社會上層的游藝,當時和下圍棋、寫草書、彈奏樂器并列的。楊萬里曾有詩云“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如分茶巧”。茶水相遇,在盞面上呈現(xiàn)出奇怪的幻變,有如悠遠的景色,或似動疾的草書,以顯示人們玩分茶時心手相應,善幻能變?上Х植柽@朵茶葉品飲藝術中的奇葩早已失傳。
從中讓我悟出,分茶這門茶藝可能是高雅有余,實用不足。高雅的東西它的生命力是十分脆弱的。因為分茶這種茶藝在宋代只流行于宮廷(因宋徽宗就是分茶高手)和士大夫階層,沒有廣泛的民間基礎,失傳已屬必然。我又想到罐罐茶可能是實用有余,但高雅不足。我走了不少地方,也見過各種茶館、茶社。但從沒有見過煎罐罐茶的店鋪,這說明罐罐茶僅能算是民間的草根茶藝。在當今市場化的大潮下,時至今日就連秦隴各地的市面上,也沒有爭得一席之地,飲用的人群在縮小,這一門民間茶藝能傳承多久,眼下恐怕誰也說不清楚。
聲明:天水在線登載此文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天水在線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